《登山圣经》第19章(3)


2012-07-25 22:50:45  钓鱼人网作者:  来源:  评论:0  发表评论

  Filariasis 丝虫病(象皮病),见于全球热带国家,中国南方包含金门也有,丝虫造成淋巴管阻塞,使得肢体永久性肿大变形。 Dengue fever 登革热,病毒疾病,热带与亚热带,包含台湾,二度感染容易导致出血性登革热而致命。 Yellow fever 黄热病,病毒疾病,热带非洲与中南美洲,部分受感染者发生黄疸、出血、休克、死亡。 Japanese encephalitis 日本脑炎,病毒疾病,分布于全亚洲,死亡率高。 其它还有多种经蚊虫传染之病毒性脑炎,分布于世界各地。 其它昆虫传染的疾病有: Sandfly 白蛉:Leischmaniasis 利什曼原虫病,分布于各大洲,但澳洲除外,分皮肤粘膜型与内脏型;后者侵犯肝脾肾肠胃骨髓等,又称黑水热。 Triatomine 锥蝽:American trypanosomiasis 美洲锥虫病,又称Chagas" disease,也是单细胞原虫疾病,见于美洲,侵犯肌肉、心脏、胃肠道等。 Tsetse fly 采采蝇:African trypanosomiasis 非洲锥虫病,又称 sleeping sickness睡眠病,见于非洲,侵犯脑部、血液淋巴等。 *【2】 译本第531页失温,本页右下方:〔除非病人在施行显然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之后依然没有生命迹象,而且身体「变热」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正确的心肺复苏术还不够,还要帮病人提高体温,还没加温前,心跳呼吸没恢复也不能放弃。 *【3】 译本第535-537页,高海拔: 关于这一部分的主要参考数据是: 1. MP Ward, JS Milledge and JB West: High Altitude Medicine and Physiology, 3rd ed., 2000, Arnold, London. 2. TE Dietz: The High Altitude Medicine Guide, http://www.high-altitude-medicine.com/ . 535页左下,〔氧气密度(oxygen tension,可使身体从肺部吸收氧气的功能)也愈来愈弱。〕这里用「密度」来作为「tension」的翻译并不很恰当,通常tension是张力,在这里指的是动脉端微血管中的氧气要跑到组织细胞的倾向的强度。 535页右半页,〔人体对于高山组织缺氧的适应方式...〕 这里提出三项人体适应高海拔的方式,其中以第一项,也就是呼吸加快来减少体内的二氧化碳为最重要,也就是这一项使人能免于高海拔疾病。 这里的译文〔高山〕原文应是〔高海拔〕;本章后面的〔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应译为〔高海拔肺水肿〕、〔高海拔脑水肿〕以忠于原文。高海拔疾病也可发生于平坦的高原,不仅是山岳地带。但,〔急性高山病症〕原文是〔Acute Mountain Sickness〕,确有〔山〕一字,而〔病症〕两字应可以缩为一字,以〔急性高山症〕较佳;本人曾将它译作〔急性高山病〕,容易与〔高海拔疾病〕或〔高山病〕混为一谈。〔高山病〕就是〔高海拔疾病〕的俗称,包含〔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脑水肿〕、〔高海拔肺水肿〕三种状况,而一般认为急性高山症是高海拔脑水肿的早期症状。高海拔肺水肿严重时也常并发高海拔脑水肿。 水分与高海拔登山的关系相当复杂。高海拔本身会促进肾脏制造尿液、减少血管内水分而使「红血球所占的体积在血液的百分比」升高。登山的激烈运动则会减少肾脏制造尿;运动也会促使血管内的水分移往组织间隙、细胞内水分移往细胞外。曾有报告指出在高海拔体重没有减轻(暗示没有利尿)者较多高山病;但这并不能引申为因果关系,或据此认为使用药物利尿可以预防或治疗高山病;因为劳累运动会增加高山病机会,同时会减少肾脏制造尿液。 Acetazolamide (Diamox) 虽然有利尿作用,但其预防或治疗急性高山症的原理在其影响二氧化碳与酸碱平衡,而不在利尿作用。高海拔登山常见肢体或脸部水肿,这并不列入高山病的诊断标准;水肿的原因可能与血管内与细胞内的水分移往组织间隙,以及劳累运动使造尿减少有关。至于多补充水分能预防高山病的说法并没有研究证实,虽然补充足够水分(与盐分)对登山体力一定有帮助。 「红血球所占的体积在血液的百分比」有个名称叫做「血比容」;而「血红素浓度」意思是把红血球细胞膜破坏后让血红素均匀分布于血液中所测量的浓度。到达高海拔后数日内就可见到血比容上升,但这是由于血管内水分减少造成;至少要数周之后才会有明显的红血球增生。血红素浓度增加虽然会增加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但血比容增加也付出代价:使血液黏滞度上升,进而阻碍血流的推动。「红血球过多症」指的就是这种黏滞度过高带来的坏处,严重的会导致右心室衰竭、心输出量不足的现象,这也就是「慢性高山病」。红血球增加到什么程度才是最佳状态呢?可能是血红素浓度在每100毫升18克左右(正常人12-16)。 535页末到536页谈的是高海拔与睡眠。高海拔会造成睡眠品质不佳,与一种特殊的呼吸型态,叫做「陈-施氏呼吸」,又称「周期式呼吸」,这种型态的呼吸会在睡眠时更明显。高海拔疾病常常在睡眠后发生或病情恶化。那么,周期式呼吸是不是造成高海拔疾病发生或恶化的原因之一?是不是周期式呼吸越明显则越会发生高山病? 「陈-施氏」指的是Cheyne与Stokes两位十九世纪的爱尔兰医师,他们分别描述这种呼吸由深变浅又变深,浅的时候甚至停止,周而复始的型态,见于脑部有疾病或心脏衰竭的病人。在十八世纪就有类似记载,但医学上仍以那两位的姓氏命名。这是一种负回馈控制系统上的振荡现象:呼吸浅时使血液内二氧化碳与酸度升高,二氧化碳与酸度会刺激呼吸加深,呼吸加深使二氧化碳与酸度降低,二氧化碳与酸度降低又使呼吸变浅。这样的负回馈控制系统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表现,例如平常人若不受一时的干扰都可以达成几乎固定深浅的稳定状态,而在高海拔、或部分脑部病变、或心输出量不足时会使负回馈的反应慢半拍,结果看起来有时反应不足有时矫枉过正。 周期式呼吸是不是造成高海拔疾病发生或恶化的原因之一?答案是某种程度的肯定。是不是周期式呼吸越明显则越会发生高山病?答案则完全否定。 

(原标题:《登山圣经》第19章(3) )

相关热词搜索:登山 圣经 第19

上一篇垂钓宝典:《登山圣经》第19章(2)
下一篇垂钓宝典:《登山圣经》第19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