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晨光:一竿一世界,半步半心境
清风拂面,薄雾渐散,东方天际露出略带鱼肚白的光亮。公历2021年9月14日,拂晓5时,我独自驱车前往郊外的青云水库。路途穿行于层峦叠嶂间,山林里只听得发动机的低鸣与晨鸟的啁啾交织。车窗外,稻田折射出微光,仿佛铺开一片闪烁的金色海洋,让人心绪随之柔软。
抵达水库,极目望去,山色与水色相融,连成一体。湖心小岛若隐若现,薄云低垂,宛如仙境。我在岸边的一株古柳下落脚,先是沏了一壶热茶,轻轻呷上一口,苦涩中透着甘甜,直抵心底。随后,检视装备:12尺碳素长竿、0.7号主线、0.35号子线,袖钩1号,芦苇漂配合夜光药水,用以捕捉晨昏时分尤为活跃的湖库鱼群。
天光未亮,浮漂初试
天蒙蒙亮,我先在离岛十五米处轻撒一把预拌饵——由土豆粉、玉米面与微量虾粉混合而成,饵团微腥、耐泡。浮漂下沉至水下1.2米,轻柔地矗立于水面。几分钟后,浮漂轻颤,却又停住,仿佛在试探。我屏息凝视,忽见漂尾缓缓向下探入,手腕一抖,提竿——鱼儿已稳稳落袋,是尾约三两的青鲫。它体色灰蓝,金线分明,在晨光中闪烁着恬淡的光泽。我细心取钩、留影后放入草袋,静静相伴。
朝霞初晖,友情相聚
此时,山间云雾被东方的朝霞逐渐驱散,天边染上一抹绯红。恰好几位老友相继抵达,我们互道早安,摆开简易摊位。有人以玉米粒佐以小麦粉调饵,有人则用杜仲叶和田螺粉加味。几种不同配方交相辉映,仿佛厨艺界的摇滚大赛。笑谈间,乡野的气息、茶香与饵香混合,让人如置画中。
水面沉静,饵味悠长
午前,浮漂大多稳如古钟,偶有小波纹掠过,提醒我们水下暗涌着生命的律动。忽然,我调低钓点,将饵投入更深处,浮漂快速下顿:钩住一尾约五两的翘嘴,初次力量便令我惊喜。它在水面翻飞,奋力挣扎,我稳握竿柄,缓缓收线,最终从水中扬起那条修长的身躯。看它在阳光中闪烁的斑斓色彩,我感受到钓鱼的无上乐趣——控制与被控制的微妙平衡。
午后闲憩,清谈风雅
当午阳高悬,我们收竿移至树荫之下。友情与茶谈交织,取出自制的糯米糕与家酿菊花酒,与老友们共尝。他们或谈挂职经历,或诉家常小事,偶尔回忆起少年时的钓鱼趣事,笑声如同溪流般清脆。树叶轻摇,蝉鸣隐隐,构成一幅静谧的田园画卷。
傍晚斜阳,归隐一方
入暮,天色由金转灰蓝,晚风挟送一丝秋意。最后一次提竿,浮漂在云影下轻颤,一尾大小适中的青口鲤被我轻松收获。看着它在桶中活跃的身影,我轻声告别,放生后任其游回水底。收拾装备时,水库边燃起了渔火,一盏盏头灯在暮色中点亮,如同夜空里的萤火虫,照亮回家的路。
钓鱼之道,心与自然共舞
驱车归途,车外月华初上,稻浪随风起伏,远处偶有犬吠传来。身心虽有些疲惫,却多了几分宁静与充实。垂钓,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在等待中学会耐心,在收获与放生中体悟宽容;在与友人共钓中感受人情温暖;在山水之间,找回那份久违的自在。
将此日见闻铭刻于心,也化作笔下文字与君分享。愿每一位爱钓之人,都能在晨曦或暮色里,执竿对影,将喧嚣留于身后,将宁静取于心间。一竿在手,一心悠然,垂钓日子,如诗如画,恰似人生一场最美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