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山水间,恬淡度光阴


2025-05-18 10:35:40  中国钓鱼人网  

垂钓山水间,恬淡度光阴

秋意未浓,落叶尚未染黄,但微风已有几分清凉。公历2021年8月26日,午后2时余,完成一日杂务,我驱车前往久违的钓场——珊泊湖电排沟。湖光山色相依,竹林掩映下的石板小路,像一条通往悠然境界的丝带,轻轻牵引着我脱离尘世纷扰。

抵达湖边,呼吸中便带着青草和水汽的清新。气温在19至23摄氏度之间,东南风约3级,气压995百帕,风与水的节奏恰到好处。简单备好钓具:12尺长竿、芦苇浮漂、主线0.6号、子线0.3号,钩仕1号袖钩,抛投前在浮漂下1.1米处挂上由商品饵调制的饵球,便可开始这场与鱼儿的约会。

湖面似镜,不时被浮漂激起涟漪。初时,鱼讯寥寥,我便随性拾起坠在一旁的石块,细察其纹理,仿佛在聆听大地的诉说。片刻,无力的漂身一颤,我轻提钓竿,见水底翻腾,银白小条跃出水面,第一尾白条上钩。它的挣扎并不激烈,却足以让我心头一暖:垂钓的意义,不仅在于收获,更在于与这片静谧水域的对话。

时间在指尖流逝,阳光从浮云缝隙中斑驳投射。浮漂再次下沉,这次动作清晰有力,中鱼迹象更为明显。缓缓提杆,一尾五两左右的鲫鱼被我轻柔捞起。它鳞片在阳光下闪着朦胧的金属光泽,如同一枚小小的宝石。我轻轻抚摸,感受它湿润的体温,随后放归水中,目送它游向深处。钓鱼,并非只有“赢”,放生同样是大自然赋予的仪式。

岸边古朴的石板桥静卧于芦苇丛中,据说已有百年历史。桥下水流缓缓,水草摇曳,仿佛守望着无数垂钓人的欢笑与叹息。远处,高速在建的安慈通道以现代钢筋水泥切割着山色,提醒我新时代的急促与动荡。然而此刻,我更愿沉浸于湖光山色,在浮漂的微颤里,寻找心灵的平静。

饵料状态时好时坏,或碎散,或黏结不足,我不得不不断调整投饵策略。有时“小白条”调皮频频串钩,它们灵活活泼,让人哭笑不得;有时寂静一阵,直到瞄准蜻蜓停落芦苇尖端的一瞬,浮漂才再度下顿,骤然提杆,又是一条小鳑鲏。这些小鱼虽然不起眼,却是这方水域生命力的象征。

午后逐渐过半,一阵短暂的闷雷从天空隐约传来,远处山峦被云雾缭绕。温度微降,鱼儿的咬钩欲望也愈发抑制。我换上更粘的饵团,小心将饵球抛进水较深的寂静区域,十数分钟后,浮漂猛地一顿,我稳住身形,一口气提竿,钩上一条六两重的鲤鱼幼体,肌肉结实,尾鳍有力。它在水中翻腾,释放出春水初融般的生机。

至傍晚时分,我将今日战果——十余尾大小不一的鲫鱼、小白条——整齐摆放在便携盘内,举起手机留影。镜头里的我,眉宇间带着满足的微笑;镜头后的山水,如梦如幻。卸下钓具,整理装备,背后是渐起的薄雾和散落的余晖。

回望家乡江南,这片水乡自古以渔耕闻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情此景,正印证着那句古语:“德不孤,必有邻”,人与自然的善缘促成了今天的美好际遇;佛语亦言,“种善因,结善果”,放生鱼儿,亦是在心田播下一颗慈悲的种子。

风过青草,人归渔樵。此刻,我已卸下尘世烦恼,暂时与芦苇和鱼儿为伴。待来日有缘再至此地,或邀三五知己,或独钓夜半,在竹林老屋中留下一盏灯,伴着稻香与茶烟,手握竿杆,心怀自在。任风轻拂面颊,任水波荡漾心湖,垂钓的日子,宛如一首无言的诗,宁静而悠长。

(原标题:垂钓山水间,恬淡度光阴)


相关热词搜索:垂钓 山水 恬淡 光阴

上一篇垂钓宝典:秋水长天,一竿初试:白露后龙王河试竿记
下一篇垂钓宝典:垂钓山水间,恬淡度光阴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