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祖先——矛尾鱼


2011-10-24 08:40:43  钓鱼人网作者:中国钓鱼人网网友  来源:中国钓鱼人网  评论:0  发表评论

人类祖先——矛尾鱼    中国钓鱼人网

它的外表既像鲑鱼,又像鲤鱼和鲫鱼,可它的个头很大,有1.3米长,52千克重;全身呈暗绿色,尾部很像古代兵器——矛;形体粗壮,肌肉肥厚,下颌方形,长有牙齿,身披一层铁甲般的圆鳞,有8个肉质的鳍,胸鳍和下侧的第二对鳍特别发达,而且能做出各种姿势,有时还出现陆生四足动物的动作。船员们惊讶不已,把这条怪鱼带回陆地,虽然鱼在离水十几个小时后死亡,但科学工作者还是马上辨认出了这罕见而珍贵的动物——矛尾鱼。
活化石矛尾鱼
矛尾鱼与众不同,有许多奇特而又神秘的地方,古生物学家和鱼类学家都对它非常重视。之所以如此,不但因为它是被人们认为早已灭绝了的腔棘鱼类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它的身体结构和曾经同它生存过的、后来进化到四足动物的骨鳞鱼类有很多相似地方。借助于它,人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认识到化石材料所不能了解的实际情况,所以人们称他为“活化石”。由此可见,矛尾鱼是鱼类由水中走向陆地的开拓者,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也是我们人类的祖先呀!它是一个活生生的“奇迹”。
真正捉到的第一条矛尾鱼是在东非沿海。1938年圣诞节前的一天,“涅尼雷”号渔船的渔民们像往常一样在马达加斯加附近的科莫罗斯群岛鲁麻河入海口处捕捞,也许是老天眷顾或是赐予人类节日的礼物,渔民们不仅收获颇丰,还捕捉到一条奇鱼让大家兴奋不已。这条闻所未闻的怪鱼全身上的鱼鳞似铁甲,尾鳍似短矛,不知什么来头,就有人戏称它为“大海蜥蝎”。4个小时过去了,躺在甲板上的怪鱼毫无异样,用手一动,它竟愤怒地把牙咬得喀嚓作响,以示抗议,样子有些吓人。“涅尼雷”号抵达南非东伦敦港,年轻的博物馆研究人员娜汀梅·拉蒂迈女士闻讯赶来,将这条1.5米长,57千克重的怪鱼运回博物馆,给它拍照、绘图,将其制成了标本。
1939年1月正在英国度假的生物学家史密斯教授收到了一封寄自南非的信,寄信人正是拉蒂迈女士。拿着信中夹带的速写图,史密斯教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叫了一声:“这不是生活在4亿年前的矛尾鱼吗?”他急急忙忙地找出了古生物化石图鉴对照,结果一点没错,这正是矛尾鱼。可是,人们只在古老的岩层里发现过它在4亿年前生活时的化石。“难道还会有活着的矛尾鱼?”教授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以他自己的话说,有点像疾风震憾的感受,使人颤栗不安,并且眩晕,兴奋之情不可言表。根据化石测定,矛尾鱼4亿年前生活在淡水域里,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灭绝。捕获矛尾鱼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全球各界的注目,引发了生物学家关于传统生物进化理论的大辨论。同时,史密斯教授亲自在报纸上刊登启事:重金悬赏捕捉第二条活的矛尾鱼。
从捕捞上第一条矛尾鱼以来,迄今为止已在靠近非洲的印度洋中捕捞上至少80多条矛尾鱼。一般说来,这种鱼是靠钓上来的。今天,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保存有矛尾鱼的标本。80年代,矛尾鱼还从非洲远道运至我国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矛尾鱼的启示
矛尾鱼这种活化石的出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大家都知道,人类是经过漫长的历程进化而来的;鱼类上陆进化为两栖类,然后完全脱离水域进化为陆生的是爬行类和哺乳类,最后才进化为人类。具体地说,总鳍鱼类分为两支,其中一支(骨鳞鱼类)脱离了水域。逐步进化为人;另一支比较保守(腔棘鱼类),始终没有离开水。现在的矛尾鱼类就是后者的后代。矛尾鱼这种活化石为我们提供许多无法从化石材料中获取的情况。
矛尾鱼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鱼的奇闻怪事。这么古老的鱼,又大又笨,它如何能在海洋中躲避天敌,又怎么生活呢?据考古发现,远古时代的矛尾鱼生活在湖泊和泥沼里,后来因为环境的变化,它们转移到了深海。众所周知,湖泊和泥沼里都是淡水,矛尾鱼怎么能生活在盐海里呢?而且它们仅仅分布在南部非洲东南沿海里,这是什么缘故呢?后来科学家终于发现,在矛尾鱼分布地区的海水中有一个淡水区域,它们正是生活在这片海水中的淡水区域内的150~500米的深海区,仅每年11月到次年1月短短的两个月中才会浮到海面上来。
矛尾鱼还有一点不同于其他鱼的特征。普通鱼的脑重占身体的0.1%~1%,而矛尾鱼不到0.01%,但脑中高分子蛋白却多于其他鱼,而且矛尾鱼有内鼻孔的雏形,这也是鱼类上陆进化的证明。
最奇怪的是它的鳍,普通的鱼鳍里都没有肌肉,更没有骨骼,而在矛尾鱼的鳍里却有很厚的肌肉,特别奇怪的是在它的一对强大的胸鳍和一对腹鳍里还有一段管状的骨骼。有肌肉就可以运动,这就说明了矛尾鱼的鳍已经在向可以运动的“手”和“脚”转化了,而鳍中的管状骨骼正是它们登陆所必须的“支撑架”呀!我们可以幻想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因种种原因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水体在逐渐减少、干涸,鱼类的生命受到了空前的威胁,一些勇敢者们尝试着离水登岸,虽然无数的鱼类前赴后继地倒下了,但一部分总鳍鱼还是挥动着还不太协调的鳍,顽强地向气候温暖潮湿、树木葱郁茂盛的地方走去。它们生存了下来,成为了两栖类的祖先。而另一部分则选择了更深处的海洋,繁衍生息了下来,即我们发现的矛尾鱼。矛尾鱼的身上所具有的从鱼鳍产生肌肉、骨骼并向四肢转变的特点,为陆地上的生物是从水里进化的理论提供了活的佐证。
近两年,矛尾鱼的数量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当地渔民在沿岸附近海域捕鱼时误将矛尾鱼钩住。其实,矛尾鱼根本无法食用,它散发浓重的鱼油气味不仅令人倒胃,吃了还会引起胃病。渔民们讲,矛尾鱼惟一有用的东西就是坚硬的鳞片,可以取代日常生活中的砂纸。
矛尾鱼之谜
目前,仍然有许多科学工作者致力于矛尾鱼的研究,德国生态学家汉斯·弗里克曾多次深入科摩罗群岛,寻找矛尾鱼的归宿。借助于现代化小型潜水艇和海底望远境,他终于如愿以偿,看到活的矛尾鱼安静地躺在海底洞穴里,一洞接一洞,蔚为壮观。矛尾鱼用它的鳍像爬虫那样在沿海海底爬行。大大的个头,但食量却惊人地少,按一般鱼算,一头重量约95千克的鱼每昼夜至少要食几千克食料,而同样重量的矛尾鱼则每昼夜仅吃10~20克鱼肉就足够了,像矛尾鱼这样,身体的新陈代谢如此缓慢的生物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矛尾鱼也是昼伏夜出的“夜猫子”。白天,它们安静地躺在约200米深的海底洞穴里,一旦日落西山之时,它们便蠢蠢欲动,纷纷爬出海洞,寻找食物。矛尾鱼可以灵敏地感受到小鱼等猎物经过时磁场发生的微小变化,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猎物,饱食一顿。看来,守株待兔之计,也传承了几亿年了。
古老而神奇的矛尾鱼仍然有着无数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发现,迄今为止,仍尚未见到一条矛尾鱼的“孩子”。尽管人们曾在解剖了的一条重65千克的矛尾鱼输卵管里发现5条胎儿,可以说明它是胎生,但从没有人见到一条生存状态下的幼鱼。它们究竟是如何繁衍的呢?科学家们曾借助小型潜艇和无线电发射机等先进科学仪器进行跟踪探测,但始终没有揭开矛尾鱼产仔之谜。而且,矛尾鱼如何用那么少的食物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如何在黑暗的海底寻找配偶,如何抚养幼子,为什么只在科摩罗群岛那么小的海底区域生存等一切疑问,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注:此类鱼共有4种科目,现存仅发现此一种,为了纪念拉蒂迈女士划时代的发现,这种鱼在国际上被正式命名为“拉蒂迈鱼(Latimeria chalumnae)

(原标题:人类祖先——矛尾鱼)

相关热词搜索:人类 祖先 ——

上一篇垂钓宝典:斑点叉尾鮰
下一篇垂钓宝典:冰水皇后——七彩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