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的选用正确才能降低跑鱼几率


2014-07-12 18:42:27  钓鱼人网作者:  来源:鱼钩  评论:0  发表评论

  鱼钩钓鱼竿鱼线配置不当

  混养池中,鲤、草、鲢、鳙、鳊、鲫个体大小不一。而野生塘中则以标准的小型鲫鱼为主。因此,钓者必须区别水情和鱼情,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鱼钩、钓鱼竿鱼线、坠、鱼漂,既能提高钓获率,又能兼大小而钓之。野塘钓者,应采用1.5号鱼线,选用伊势尼3-6号鱼钩,这样即可垂钓自如。但在混养塘中,应用7号或7号以上的大钩,3一4号线,这样既能兼顾钓小,又能防止大鱼逃脱。反之,若用细线小钩,碰到大鱼则十有八九会跑。

  当然也不能矫枉过正,钓鱼竿、鱼线、鱼钩三者的强度要科学配置。如为钓大鱼一味加强鱼钩与鱼线的强度,使其超过了钓鱼竿的强度,一旦钓到大鱼,鱼钩、鱼线倒可无恙,钓鱼竿则非断不可。那怎么匹配为好呢?一般是钓鱼竿要强于鱼线,鱼线要强于鱼钩,有时在非断不可的情况下(如鱼钩挂到水中的树茅石块上无法解脱,或钓到的大鱼大大超过钓鱼竿、鱼线、鱼钩的承受力时),应有意识的先断鱼钩,再断鱼线,保住钓鱼竿不断。如果钓鱼竿、鱼线、鱼钩配置适当,当遇到大鱼无法钓起时,为了保护钓鱼竿,应使竿梢下垂,有意造成钓鱼竿、鱼线的拔河状态,使鱼钩或鱼线折断,确保钓鱼竿不受损。因此,正确的配置鱼钩、钓鱼竿、鱼线,是提高钓获、避免跑鱼的重要环节。

  拴鱼钩、鱼线错位

  有时接连跑鱼,查看鱼钩才发现拴钩的鱼线移到钩柄背面或左右两侧了。这种情况叫拴钩线错位,它会使钓钩受力不好,刺嘴不牢而脱钩跑鱼。老钓友拴钩时会注意务必使拴钩线处在钩柄内侧,这样才符合钩的受力要求,提竿时钩会牢牢刺人鱼嘴上,极少失误。垂钓中一旦发现拴钩线移到钩柄背面或两侧,应适时将其转到钩柄内侧来。用手转不动时,可用尖嘴钳捏牢拴钩线去转,但捏线时注意不要伤线。

  鱼钩尖与倒刺出毛病

  抄鱼时鱼钩常会挂到抄网上,摘钩时有时就会损坏倒刺。另外鱼钩挂底(石块树根等)或鱼较大、鱼聘硬时,钩尖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或钩条向外撇,或钩尖锋利度变钝,都易造成脱钩跑鱼。所以钩尖变钝要及时磨,如鱼钩变形或倒刺、钩尖受损严重,就不要对付着用了,应果断淘汰更换。一些钓友尤其是老年钓友,常因吝惜一只鱼钩钱而造成频频跑鱼,仔细一算账其实是划不来的。

  鱼线有硬仿

  好不容易上条大鱼,鱼线拉力值也原本足够,但因鱼线有伤而断线跑鱼,也是常见的失误。硬伤主要来自路和踩,或在乱树枝、乱石堆中拉动时使鱼线出现了“拉毛”。因此鱼线一定要经常检查,硬伤常常有印,用手将着鱼线摸,能明显感到那个伤印,仔细观察也可检查出来。拉毛更易用手摸出。若剪掉伤线所余鱼线还够用就仍可继续用,不够用则应换新线。切忌将剪掉伤线后所余之线接起来用,因为鱼线中间系疙瘩基本等同于硬伤。另外,垂钓中挂底时,硬拉下来后最好也要将钓线更换掉。因为它的拉伸值已基本消失,上大鱼后没有了弹性张力是极易断线跑鱼的。有的钓友绝不用隔年线,一年一换,有的甚至只要钓上过一条大鱼(十斤以上),回来便将轮上钓线换掉,几百米也在所不惜。当然这样做似有绝对之嫌,但他掌握的原则是对的。

(原标题:渔具的选用正确才能降低跑鱼几率)

相关热词搜索:渔具 几率

上一篇垂钓宝典:提岸选择钓距把握投钩点选择
下一篇垂钓宝典:影响海竿钓鱼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