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最后的专业渔民 江鱼告急捕鱼高峰已过


2013-08-05 14:05:37  钓鱼人网作者:  来源:  评论:0  发表评论

    随着老彭的吆喝声,我们上到甲板。原来是遇到了渔业队的队友刘长友。

    虽然长达3个月的长江禁渔期在几天前刚刚结束,但刘长友却高兴不起来。他抱着手站在船上,船篷上晒着的鱼干,是他前一天出水打鱼的“战利品”。

    “不到3斤鱼。”刘长友声音低沉,略带沮丧。在我们的请求下,刘长友向我们展示了他今天的成果:细细长长的金鳅鱼,数了数,一共9条。老彭他们称之为“油筒”。

    “什么时候出来的?”

    “大概4点。”刘长友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们面面相觑,不明白刘师傅的羞愧来自哪里。

    “一般渔民夜里2点就出来了!”老彭告诉我们,白天不仅渔民多,江上的活动也更频繁,捕鱼就变得更困难。为了收成好,渔民们一般都凌晨就来江上打渔。

    果然,早点出门收获就更多一些。在我们的船靠近另一对滕姓夫妇的渔船时,眼尖的老彭提醒我们赶紧看船侧。只见拴在船沿上的绳索,另一头竟牵着一只硕大的青鱼。

    “称了,35斤。” 老滕的话中有掩藏不住的喜悦。

    但这种鱼很难捕获,老彭说,“一个季度能打到一次就非常不错了,还要运气好”。

    8岁开始捕鱼,在江上混了一辈子的老彭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渔民。谈到鱼事,自有许多故事可讲:

    小时候江里常能见到白鳍豚,现在很少见了;

    不同于家养,江里的鱼嘴巴很尖,一般颜色都很纯;

    江豚也有许多,它们常常在变天之前出现,一出来就是一大群。但很少有人能捕到,太狡猾了;

    新鲜的鱼,吃的时候,先用油炸一炸,去除腥味后,再给油盐葱姜,或者加点老干妈大火烹饪,味道特鲜。

    进入7月,本是捕鱼的高峰期。十年前,船行江上,彭东江依然能时不时地看见鱼儿因兴奋跳跃在江面,但这一幕早已成为往事。

    告别宿命,与渔民划清界限

    “现在鱼越来越不好打。”老彭感叹说,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拮据。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鱼儿收成好的时候,他一家人一年的纯收入有二三千元,而现在,“每年也不过八九千。”

    尽管对拥有捕捞证的渔民,政府每年发给渔船燃油补贴费近1万元,但扣除办理捕捞证的文本费,以及每月的进江费、燃油费等,算下来,补贴对于渔民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目前,在花园渔业捕捞队,剩下的基本都是像老彭这样的专业老渔民。而所谓的专业渔民,即为非农业户口,没有土地,不能享受优惠的新农合社保,想改善生活却无鱼可捕,这是老彭们的烦恼。老彭们没得选择,只能依然忍受长年在水面的生活,继续窝在船上。

    老彭说,“这是我们这代渔民的命。”老彭祖上是从江西过来的,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到他这里已是第四代。现在看来,也就到这儿了。老彭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或在外地打工,或嫁到十里之外的镇上,做起交通运输生意。

    “孙子更是不用再打渔了。”老彭兴奋地告诉我们,他毕业于江夏一中的孙子今天高考考了591分,已经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将来无论做什么,混口饭吃就行,总不用打渔了。”

    据了解,镇里越来越多的年轻渔民也都选择了上岸打工,自谋出路。一些条件稍微好点的渔家,在城里买了房子,孩子不再在船上生活,从此与渔民这样的身份“划清了界限”。

(原标题:江城最后的专业渔民 江鱼告急捕鱼高峰已过)

相关热词搜索:江城 最后 专业

上一篇垂钓宝典:山东潍坊:盲目放生百余甲鱼葬身水库 或污染水质
下一篇垂钓宝典:养殖鱼塘快干了,给丈夫儿子治病的钱怎么办?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