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四舍河入海口发现罕见松江鲈鱼 曾濒临灭绝 图


2013-04-29 23:24:56  钓鱼人网作者:  来源:半岛都市报  评论:0  发表评论

即墨四舍河入海口发现罕见松江鲈鱼 曾濒临灭绝 图

即墨温泉镇四舍河入海口捕到的松江鲈鱼

4月27日,即墨温泉镇村民在四舍河河入海口处打捞上几条模样奇怪的小鱼,经专家鉴定这些怪鱼正是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的松江鲈鱼。据了解,因为该鱼生存条件对水质要求苛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污染,该鱼种濒临灭绝,能在自然水域发现实属罕见。水产专家温海深介绍,自然环境特别是水质的改善是松江鲈鱼重现的主因。

温泉镇入海口捕上怪鱼

“我从小就跟着大人在河里海里捕鱼捞虾,但从来没见过这种怪鱼。”今年30岁的即墨温泉镇村民张复宁虽然不是一个职业渔民 ,但由于受父辈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只要有空就到附近水域捕鱼 ,说起打捞上怪鱼一事,张复宁仍显得颇为激动。

4月26日夜里,张复宁和几个伙计带上渔网到村外四舍河入海口附近捕鱼,在拖网上来后发现里面有几条十几厘米长的小胖鱼 ,由于天色较暗,张复宁捧着一条来到路灯底下一看,结果吓得差点把鱼扔到地上。

“这种鱼我们从来没见过,头是三角形的,嘴巴也很大,头后面身子两边还长着一对小翅膀,背上全是黑褐色的斑点。”张复宁小心翼翼地把这几条鱼放进桶里提回了家。

问遍全村都说没见过

次日一大早,张复宁便在村子里四处打听,寻找认识这种怪鱼的人。结果问遍整个村子的老人,都没有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我这是在河流入海口捕捞上来的,我们这边水域产什么品种的鱼老渔民都清楚,但见了这条鱼后都不认不出来。”张复宁说。  就在大家纷纷猜测时,养在桶里的几条怪鱼先后因不适应新环境死亡。“我琢磨着也不能浪费了呀,干脆烤烤吃了算了。”张复宁说,自己“冒险”把鱼放到炭火架上烤了一条,“发现肉质相当鲜嫩,腥味很小。”

专家鉴定为松江鲈鱼

27日下午,记者将拍摄的怪鱼照片展示给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专门研究鱼类遗传育种的专家温海深教授。温教授看后告诉记者,这是松江鲈鱼。

据温教授介绍,对岛城市民来说,鲈鱼多指餐桌上常见的俗称“寨花”的海鲈。但实际上,与黄河鲤鱼 、松花江鳜鱼、兴凯湖白鱼并称我国四大名鱼的却是鲈鱼中的松江鲈鱼。因鱼肉无刺,味道鲜美,被康熙誉为“江南第一名鱼”。

“在自然水域发现松江鲈鱼很罕见。”据温教授介绍,最近几十年来,随着鲈鱼生长环境的污染,加之后来兴建的水利设施增多,影响了松江鲈鱼的洄游路线,享有盛名的松江鲈鱼几近绝迹。目前,松江鲈鱼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说明近海水质提高”

为了挽救这种濒危物种,也为了让这种美味重回老百姓餐桌,中国海洋大学等海洋水产类科研高校院所一直致力于松江鲈鱼的人工繁育工作,2011年3月份温海深教授的课题攻关小组就利用人工繁殖技术成功繁育出3万尾松江鲈鱼鱼苗。

据温海深教授介绍,作为一种洄游鱼类,松江鲈鱼对水质、水温、水流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不同生长周期对水质的盐度更是有不同需求。青岛的大沽河口因自然条件优越,曾是松江鲈鱼的“乐土”,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松江鲈鱼几乎从青岛水域消失了,国家也把它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即墨温泉水域此次发现松江鲈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尤其是水质条件的改善。温教授说,2012年春季以来,有科研人员在胶州湾水域发现该鱼种,而此次发现地为黄海海域,说明青岛近海水质有了很大提高,具备该鱼产卵和洄游条件。

每条重不超过2两

温教授告诉记者,待松江鲈鱼人工繁殖条件日臻成熟后,会将一部分育苗放归野外,随着野外水域环境的改善,野外松江鲈鱼数量也将得到显著提高。“松江鲈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只有野外存活数量达标后,经国家审批通过才能销售,照进度来看,应该不会很久了。”温教授说。

温教授还告诉记者,养殖松江鲈鱼在南方部分地区早已经出现在高档海鲜酒楼的餐桌上了,但由于产量低成本高,价格高居不下。据了解,南方一斤松江鲈鱼卖到2000元左右,温教授说,由于成熟的松江鲈鱼个体较小,每条最多不超过2两,这样换算下来,一条二两重的松江鲈鱼得400元。

(原标题:即墨四舍河入海口发现罕见松江鲈鱼 曾濒临灭绝 图)

相关热词搜索:即墨 入海口 发现

上一篇垂钓宝典:环渤海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潍坊举行
下一篇垂钓宝典:广东湛江:七艘“三无”非法电鱼船被拆解销毁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