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 钓 趣 事-东北大学报


2012-10-21 21:42:22  钓鱼人网作者:  来源:东北大学报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是个不喜欢安静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耐性。常听人说,钓鱼可以磨炼性情,于是有那么几次少有的机会,都是欣然应邀前往。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几次下来,对于钓鱼本身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倒是期间发生的几件事,想起来就觉得十分好笑。


  精心准备闪了腰第一次去钓鱼是八十年代初,我刚留校工作不久。由工会张罗的,他们提供交通工具,其余用品自备,定的是周日早上3点在俱乐部集合出发。


  由于是首次,心情着实既兴奋又紧张。前一天,整个白天基本没好好工作。先是打听都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还认真地列出了各种用品的明细,像长短鱼竿、鱼钩、捞鱼抄子、盛鱼编织袋、人坐的马扎、雨具、遮阳伞等等,一样样、一件件的还真是不少。可我自己当时一样也没有,就厚着脸皮四下借。结果忙活了一天也没凑齐,但主要的还是有了。下班后回家,赶紧把这些东西撂下,又出去购置人吃鱼喂的。像人吃的干粮和水,打鱼窝子用的豆饼渣,还有鱼饵等等。总之,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又划拉了满满两大袋子。


  这些东西堆了一地,自己看了都眼晕。心里发愁,这么多的东西可怎么拿呢?不是说去鱼塘的路上,而是说从家到俱乐部这一段。于是,赶紧往一块收拾打包。床上铺了一块大塑料布,一样样东西摆了上去。第一次没摆下,又倒腾下来重摆。摆好了赶紧捆上,可怎么看怎么不得劲,松松垮垮拿不成个,于是又重摆重捆。这样反复了几次,总算可以了,把包裹挪到椅子上。


  此刻时间已经到了半夜,于是急忙收拾收拾床,打算抓紧出发前剩下这不多的时间眯一会儿。可刚爬上床,眼望着刚刚收拾好的大包裹,忽然担心能不能背得动。于是一骨碌爬起来,想先试验试验。这一试不要紧,麻烦来了。就在蹲下身,把背带套上双肩,用力起身的时候,只听到腰椎骨“嘎巴”一声,一股钻心的疼袭来,结果连带着背上的包裹,一屁股跌坐在地上,久久地爬不起来。


  此时虽然疼痛难忍,但心里清楚,是闪了腰了,并且一时半刻好不了,这第一次钓鱼只能以未遂告终。
  八人八鱼一锅汤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已见成效,可以说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可是那时毕竟不像如今,钓鱼只是为了玩玩,大多数钓鱼者并不吃自己钓到的鱼,一般不是把鱼返还给养鱼人,就是拿来送人。而在那个时候,还真是为了打打牙祭,品尝活鱼的鲜美。然而,有一次,我们去碧流河钓鱼,去了八个人,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钓到八条鱼,却基本没尝到鱼的滋味。


  应该说,那次钓鱼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首先,请了一位钓鱼高手做技术指导。说起这位技术指导还真是有些来头。他姓韩,是位小有名气的外科医生,人称韩大夫。韩大夫喜好运动,虽然在体育项目上不是专攻钓鱼,可也曾在地方一级小范围比赛的总尾数和单尾重量两项获得过名次。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曾获得世界羽毛球单打冠军。按理说,这样一位高手来指导我们这些初学者,还真有些大材小用。然而,韩大夫为人和善,因此我们说到跟前,人家立马慨然应允。


  由于受到韩大夫参与的鼓舞,我们在第二方面的准备就更为精心。当然,第二方面的准备就是怎么吃钓到的鱼了。因为是野炊,因此准备了煤油炉、大铝锅、盆、勺、碗、筷、汤匙等一应用具。大家对鱼的做法又进行了一番“研讨”,最后统一意见就是大炖,这种吃法既简便又实惠。于是准备了相应的佐料和调味品,像油、盐、酱、醋、味精、胡椒粉、葱、姜、蒜、辣椒、香菜等一应俱全。在考虑要不要带主食方面,觉得没必要带了。你想呀,面对着一大锅又白又嫩的鲜美鱼肉,那主食谁还吃得下?可以想象,我们一行八人在前往钓鱼的途中,眼前浮现的是多么美妙的情景!


  来到碧流河边,选了一处背风水深的位置,八个人一字排开,架起渔具,只等鱼儿上钩。可是,过了好一阵子,就是不见动静。不是鱼不咬钩就是鱼饵被叼跑,白忙活一阵。后来又换了几处地方。眼见着刚才别人在这地方钓起大鱼,可我们一来就是不灵,结果白忙活了大半天。


  若说白忙活其实也不对,按尾数总共钓到八条,平均每人一条。只是每条都不大,只有二寸长,粗细还赶不上大拇指头。但即使这样,原定吃鱼的计划也没有变。只是把八条鱼下到锅里后,多添了几饭盒子河水,照样弄成一锅。当然,那汤喝起来有多少鱼的味道,完全是可想而知了。


  库边暴雨惊心魄一次,到铁岭柴河水库钓鱼。这里曾是我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我对这里的山、水、人都特别有一种感情,因此更加深切感到什么是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太阳落下西山,刚才还在周边的一些不曾相识的垂钓者早已不见了踪影。直到这时,我们同来的几位才开始收起渔具,一件一件往停在水库边的面包车里堆放。放着放着,只听司机说了声:“不好,车胎扎了!”司机声音不高,却让大家伙心里一激灵。试想,在那样一个深山沟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发生这样的事故,可怎么办呀?


  正在大家伙儿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忽然发现水面上远远漂着一片竹筏,上面站着个人。一下子我们好像见到了救星,齐声高喊。听到喊声后,那竹筏径直向我们划来。待到跟前,我们说明原委,听到那划筏人的一句话,将我们惊出一身冷汗。


  划筏人说:“还不快想办法?马上要下暴雨了!”这时我扬起头朝西南方看,只见黑云腾起,滚滚向水库方向压来。真的要下暴雨了,因为当地农民有个观雨的方法,叫作“早看东北、晚看西南”。这傍晚时分从西南方向上来云,那雨是必下无疑了。特别是这山区,那暴雨一下,山洪暴发,必然造成库水猛涨,而我们的车子就停在距离水边不足两米,开也开不走,推也推不动,后果想起来让人害怕。


  我们真把划筏人视为大救星了,齐刷刷把乞求的目光投向划筏人。划筏人年纪不大,二十来岁,是当地一位后生,在水库做管理员。后来从言谈话语中得知他姓郭,还有两个哥哥,于是我们就叫他郭三。郭三想了片刻,转身把筏子划走,临走扔下一句话:“你们等着!”看那郭三满身的朴实劲儿,知道他不会骗我们,可又真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办法。此时,黑云压过头顶,天已慢慢暗下来,随着阵阵凉风刮起,硬币大小的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地落下来。


  时间过了大约二十几分钟,我们只专注于刚才郭三离去的水面,却不想背后传来“突突”的摩托声。原来是郭三把竹筏送回去,又驾着摩托赶来相助。郭三吩咐司机把车轮卸下来,好带到附近的修车点去修。于是大家伙齐上手,三下五去二,几下子就把坏车轮卸了下来。车轮是卸下来了,可怎么放到摩托车上?平摆在后货架子上不行,车一开就会把车轮子颠下来。人提着坐上去也不行,车轮太重,胳膊根本提不动。看来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用绳子把车轮子固定在货架子上。然而此时此地,找根绳子谈何容易?由于是来钓鱼,根本想不到要用绳子,因此车里车外翻了个遍也找不到。此时应了那么一句话,人急了什么招都能想出来。我“刷”地一下子就把皮带抽下来,一试还真好用。于是,郭三把摩托车启动,可刚走出没几步,就听“咔吧”一声,皮带断了,车轮跌落下来。也许是受我刚才“见义勇为”之举所鼓舞,又有几位同来的男同事解下裤腰带。就这样,终于把郭三打点上路。


  由于刚才光顾着忙活,岂不知这时已经是暴雨倾盆。库面上白茫茫一片,水天连到一起。水库四周的山本来植被很好,应该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可遇到这么大的雨也无能为力,任由山水汇集成流,向库里注去。眼见着库水上涨,一点点向面包车逼近。此时,我们几个没有心思躲雨,一个个双手提着裤子,任由暴雨冲刷,翘首企盼郭三的返回。实际时间不长,可给我们感觉好像很久,郭三终于回来了!于是急忙把修好的车轮换上,迅速开车逃离险地。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我经常回忆起这次钓鱼的经历。而每次想起来,内心便充满对山里后生郭三的敬意与谢意!
(原标题:垂 钓 趣 事-东北大学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垂钓宝典:马不述蹄钓一会儿
下一篇垂钓宝典:钓鱼池边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