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饵钓法大师 刘树森


2012-12-16 11:20:57  钓鱼人网作者:  来源:  评论:0  发表评论

1999年,刘树森参加了两场有影响的比赛,一场是武汉的“老鬼杯”,另一场是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均以第十名留下遗憾。然而,翻开这两项比赛的成绩册,赫然在目的“大师”、“ 钓王”忝列其后者不在少数,则刘树森技术上的成熟是可以肯定的。在过去的几年里,竞技钓鱼呈细腻化倾向,以细线、小钩、轻饵为特点的较量使粗犷风格的西北钓手难展其长,刘树森能稳居第十就更不能小看了。

钓饵的科学化发展将竞技钓鱼导向速度之争,以拉饵术为代表的技术趋向成熟,包括钓混合鱼都不得不承认积小成多战术对传统装饵钓法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商品饵的出现省略了钓饵的蒸、煮、切、揉,也舍弃了先定型后装钩的旧程式,装饵变为搓饵。

刘树森对搓饵钓法的理解有三个方面:

1、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现代钓饵,使之适应自己的钓法,比如“九一八”的化学特征是雾化和长纤维膨化成较轻的絮状,是适合于钓灵还是钓钝,不能被他人的感受左右自己,应结合鱼的摄食情况由钓者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去决定。

2、搓饵在速钓中耽误时间,但要熟悉环境和认识鱼情不能不靠搓饵。底栖觅食是我国鱼情的基本特征,受气象影响出现的鱼的摄食力度和泳层变化只能从底钓去认识,贸然钓水皮侥幸的成分太多,搓饵有益于了解鱼情的真实性。

3、不管竞技钓鱼的钓法有多少变化,搓饵是基本功,目前国内市场的市场的商品饵都能作搓饵使用。在第三届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中,有些钓手两场钓小鱼成绩突出,钓混合鱼就拉下了,单一钓法在这个项目沾不到便宜的根本原因是对装饵缺乏基本训练。

参加西安金康钓鱼俱乐部后,刘树森对当代钓鱼技术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面对钓赛盛行拉饵术,该不该放弃搓饵?一方面是钓赛流行钓小鱼,搓饵不敌拉饵;另一方面是钓鱼成时尚,野钓情趣和钓大鱼的刺激对搓饵钓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情趣不同,追求不同,在技术上不能强求统一,拉饵为速钓技术和搓饵基本功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面临着完善和发展。

1、拉饵术的出现是在钓饵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只在竞技圈速钓小鱼有较高评价,而改革竞技钓鱼,放弃钓幼鱼,改钓成品鱼的呼声日高,俱乐部钓赛在项目上推陈出新已露端倪,已使人们对这项技术能不能适用不同对象鱼提出了疑问。虽然有人对拉饵钓成品鱼作了有益的尝试,但藏在深闺人未识。

2、适合于池钓,能不能运用于野钓实践?这里既有用饵传统观念的认识障碍,也确实有与自然条件不相适应的地方,蚯蚓被称为“万能钓饵”不仅是因为它含有淡水鱼类普遍接受的“营养物质”,还因为它符合用饵习惯,新技术要被大众接受必须拓宽使用领域。

3、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钓法应该淡化商业味,钓具用品的市场竞争借钓手作宣传是自缚手脚,虽然有眼前的经济利益,但广告和炒作之嫌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只有将先进技术与商业宣传脱离开来,才能使它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肯定商品饵的效果,吸纳拉饵术的科学性,可以丰富和提高钓鱼技能。

刘树森在钓赛中尝试和学习拉饵术,但并不放弃搓饵钓法。他认为拉饵是流行色,只有搓饵才是本色,所以他在比赛中视鱼情变化而灵活采用不同的装饵手段。然而,一个钓手总有他擅长的技术和异于他人的见解,并或多或少带有他那个地方的特色。从某种角度看,现行钓赛在组织上有待完善的地方很多,钓手之间差异悬殊。例如与南方钓手相比,西安缺乏钓小鱼的环境,平时训练与比赛不相一致,取胜主要依靠基本功;业余钓手与职业钓手在技术上可以并驾齐驱,但物质条件的差别形成装备、见识、阅历上的不等在比赛中是无法弥补的。所以成绩相同,业余钓手付出的艰辛更大,其成绩的技术含量不仅不会低于职业钓手,相反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兴趣。刘树森以及西安许多钓手在搓饵技术上的特点是不论什么钓饵,一次拌饵软硬适度,揉搓时手上极少沾饵,速度快、匀整、大小和开头控制得手应心。不难想象,技术熟练到这个程度要付出多少汗水,而他轻描淡写说:“无非以勤补拙。”然而,我看到的是扎实的基本功,钓者本色!

(原标题:搓饵钓法大师 刘树森)

相关热词搜索:搓饵钓法大师 刘树森

上一篇垂钓宝典:垂钓大师许志良
下一篇垂钓宝典:中原“钓痴”马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