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鲈无乳链球菌病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方法 图


2013-12-22 09:16:00  钓鱼人网作者: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评论:0  发表评论

宝石鲈(Scortum barcoo)学名高体革鯻,又名宝石斑,翡翠斑,已逐渐成为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养殖面积也不断扩大。目前,宝石鲈在国内的养殖主要集中在海南、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  近期,宝石鲈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与罗非鱼类似的病情。2013年8月16日,广东番禺某养殖场宝石鲈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规格400g/尾)出现日死亡率2~3%的现象。经实验室鉴定,病原为无乳链球菌。  一、主要症状  病鱼眼球突出、充血,口腔、腹部和鳍部充血(见图1和图2);解剖内脏无明显病变;病鱼反应迟钝、腹部朝上;摄食量减少,直至拒食。

宝石鲈无乳链球菌病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方法 图

  二、病原分离鉴定  从鱼塘捞起具有“突眼”等典型症状的病鱼,解剖后用接种环分别从肝脏、肾脏、脑部位接种划线于脑心浸液固体培养基(BHI)中,在细菌培养箱30℃培养24h。所有接种平板均长出细菌,菌落在BHI培养基中呈圆滑、湿润、乳白色。经革兰氏染色鉴定为革兰氏阳性菌、球状、短链状或双球连接(见图3);经细菌鉴定仪ATB鉴定为无乳链球菌。  三、回归感染试验  1.感染方式  把90尾健康宝石鲈(规格100g/尾)分成3组,每组30尾,在水池中(水温保持30℃)暂养一周。  实验组1和实验组2注射分离得到的细菌,注射浓度分别为2×108CFU/尾和2×107CFU/尾,注射量1ml/尾;对照组注射PBS,注射量1ml/尾。  2.感染结果及分析  宝石鲈感染注射一周后,死亡率达90~100%(见表1)。其中,感染组感染3天后就有18~23尾死亡,肉眼看不到明显症状,从病鱼的脑、肝、脾、肾中又分离出无乳链球菌,呈超急性感染。此后,陆续发病死亡的宝石鲈都出现相同的症状;眼球突出充血、胸鳍出血等症状。由此确定,无乳链球菌为引发该病的病原菌。


  四、药敏实验结果  本实验对16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实验结果(见表2)表明:链球菌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先锋霉素VI等药有敏感;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氟啶酸低度敏感;对新霉素、链霉素、罗红霉素等有耐药性。



  五、宝石鲈链球菌病防治方法  1.做好消毒预防。在放养前,清除过多淤泥,并晒塘20天左右。采用带水消毒的方法,每亩按1米水深计,需用生石灰125公斤,或茶仔40公斤消毒。  2.采用合适的放养密度,每亩放养宝石鲈1200~1500尾,搭配少量的鲢鳙鱼。养殖过程中拉网或运输等操作要预防机械损伤,以避免细菌感染。  3.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多开增氧机,使水体中的溶氧量保持在4ml/L以上。  4.勤换水多消毒。每次换水或降雨后都要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消毒。  5.在发病期间应减少投喂量,尤其是在水温高于30℃时,以鱼吃到7~8成饱为宜。  6.治疗:在发病期间先停料1天,再投喂药饵;每公斤饲料用药量氟苯尼考和强力霉素各0.5克,连续投喂5~7天;并且遍洒生石灰,使池水呈弱碱性。

(原标题:宝石鲈无乳链球菌病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方法 图)

相关热词搜索:宝石 链球菌病 分离

上一篇垂钓宝典:重庆奉节县养殖户行家心得:娃娃鱼比娃娃还难伺候
下一篇垂钓宝典:罗非鱼苗眼球突出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