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长吻银鲛 俗名黑翅沙 


2011-10-15 01:56:09  钓鱼人网作者:中国钓鱼人网网友  来源:中国钓鱼人网  评论:0  发表评论

非洲长吻银鲛 俗名  黑翅沙  学名 Rhinochimaera africana   
  
命名者 Compagno, Stehmann et Ebert, 1990
中文名 非洲长吻银鲛
科中文名 长吻银鲛科
科号科名  005 Rhinochimaeridae
模式种产地 Western Cape west of Doring Bay, South Africa, 31°59.8"S, 15°56.2"E, 850 m  大陆名  非洲长吻银鲛      
栖息环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俗名  黑翅沙      
栖息深度  500 - 500 公尺  食用鱼类  否      
有毒鱼类  否  观赏鱼类  否      
最大体长 110 cm  经济性 否 
台湾分布 东北部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参考文献 Tetsuji(2002) 
英文俗名 Africa spookfish, Deep-sea Africa knife-nose chimaera, Deep-sea chimaera, Longnosed chimaera, Narrownose chimaera 
型态特征

体侧扁而延长,向后渐细小。吻尖长平扁而柔软。雄性的眼前上方具一短柄状且不可弯曲的的额交脚器。眼中大,上侧位。口较小,下位,略突出。上颌前齿板喙状,边缘光滑;侧齿板宽长,近三角形,外缘具细锯齿;下颌齿板宽长,前端尖,边缘光滑。侧线几平直,沿体侧中部向后延伸,约至尾鳍下叶前方的1/3处急转下弯至尾端;头部眶上管(supraorbital canal),前方微弯,至眼前上方则几近平直而延伸至吻端;眶下管(infraorbital canal)呈波状,向前延伸至吻前方与眶上管相接,相接点距吻端的距离近于距鼻管(nasal canal)的距离。背鳍2个,以一低膜相连,第一背鳍具一扁长硬棘,断面呈三角形,边缘光滑;第二背鳍低平延长,向后渐高至中部而渐低;臀鳍低平,后端尖突,与尾鳍下叶间以一缺刻分隔;腹鳍中大,雄性腹鳍内侧具细棒状之生殖交脚器(pelvic clasper),无前生殖交脚器(prepelvic clasper);胸鳍宽大;尾鳍后端细长,上叶低平,具30多个棘状突,下叶高于上叶,边缘平滑。体呈暗褐色。

栖所生态

深海底栖鱼类。主要以小型底栖动物为食。生态习性甚不清楚。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东海沿岸、台湾的东北部海域;以及东北太西洋至南非洲沿岸,北至莫三比克海峡。

渔业利用

主要为底拖网捕获。栖息地较深,故较不常见。一般以下杂鱼处理。



(原标题:非洲长吻银鲛 俗名黑翅沙 )

相关热词搜索:非洲

上一篇垂钓宝典:银鲛 俗名;黑翅沙、鼠鱼
下一篇垂钓宝典:全球最奇异新物种盘点:吸血鬼鱼和食肉蛞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