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过程中如何降低断线的几率?


2013-01-23 15:53:11  钓鱼人网作者:  来源:  评论:0  发表评论

手竿野钓,主要用于钓鲫鱼等小型鱼类,兼钓3千克以下的大鱼,超过此重量,断线就没商量了。如果钓线(含子线)粗大结实,不断,那或许断的就是钓竿了。比赛用竿一般不轻易断,因为它是有针对性的用竿,钓对象鱼用鲫竿,钓混养用鲤竿、战斗竿或几H的极硬竿,鱼再大,不过是主线切了。但是野外水域垂钓会碰上多大的鱼,并没有预见性,因此中大鱼后断线跑鱼是常事,是休闲钓不可避免的一大憾事。然而,当钓上几千克重的大物后,线不是断在比主线小近一倍的子线上,不是断在8字环处,也不是断在竿尖软鞭梢与主线的连接处,而是断在固定浮漂座的上下4粒太空豆之间,不仅断线跑鱼,甚至连浮漂也搭上了,让人困惑。

在正常情况下,中大鱼后大多数断线跑鱼是在小于主线0.7倍左右的子线处(如主线1.5号,子线0.8~1号)。道理很简单:不同线径所能承受的拉力值不同,线径越粗,拉力值越大,越结实;反之,线径越细,拉力值越小,越容易断。由此推理,首先断的应该是子线,如果断的是主线,并非子线,只有两种可能:1.主线使用时间过长,严重老化;2.线体受损变形,拉力值减小。退一步说,即使是主线断,也应该是断在8字环或软鞭梢处。因为,这两处打了结.而打结处的抗拉强度变小了。但事实是,切钱是在紧锁漂座的太空豆处,其他处却安然无恙,怎么解释?

这是因为,8字环和软鞭梢打的结均在竿尖和子线两个反作用力的起始点,当两个反作用力做工(形成拔河式的对拉)时,力是往下传的,加之紧邻8字环的泄力环的启动和竿尖的弯曲,会对两末端打结处形成一定的缓冲(泄力),所以不会对主线构成太大的威胁。笔者曾在一段30厘米长的2号鱼线的两个末端处各打一个结,再在线的中间打一个结,然后卯足劲猛忳,线从中间打结处折了,两个末端的结无伤大体,连续做三次实验,结果都一样。而紧锁漂座的4粒太空豆(越小的太空豆勒线越紧)就像打了一个大死结,形成对作用力传递的阻截。

当两个反作用力做功时,两个作用力传至4粒太空豆处,力的传导受阻隔,于是两个反作用力的拉力点便集中在太空豆处,随着两个作用力的不断做功,夹在太空豆中间的线拉伸变形加重,其抗拉强度陡降至不及8字环、软鞭梢和子线,线就从固定漂座的地方断了。

这一非常规的断线,并非个案,我就曾遇到过,相信久经沙场的钓者有此经历的人不会太少,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故而不知成因。就连2009“碧波杯”冠军得主龚平,在第一场钓混养时,1号的主线中大鱼后被切,也是在漂座处,浮漂也伴随鱼儿去了。

造成主线被切,跑鱼又折漂的成因大致有三种:

1.野钓水域水底的岩石、残留的树桩(枝)、垃圾等导致的挂底,无奈之下缩竿强拉后,子线断了。当失而复得的主线重新换上同样长短的子线后抛钩,发现钓目涨了1~2目,这便是主线受到强力的拉拽后形成的延伸性所至(线的品质越差,其延伸性越大),下次再挂底,丢的仍会是子线。如果重复挂底多次,主线形成严重的拉伸变形,线径变瘪变细,其拉力值大打折扣,那么断的必然是主线了。

(原标题:钓鱼过程中如何降低断线的几率?)

相关热词搜索:钓鱼 过程中 如何

上一篇垂钓宝典:如何选择正确的渔线
下一篇垂钓宝典:对于线的质量和性能不能只看它上面的标示 如何鉴别鱼线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