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中华鳋病怎样预防?


2013-04-29 23:19:04  钓鱼人网作者:  来源:水产养殖  评论:0  发表评论

由中华鳋属的一些甲壳动物寄生于鱼的鳃上引起。大中华鳋病又叫鳃蛆病,鲢中华鳋病又称翘尾巴病。

病原

中华鳋具有雌性成虫依赖寄生生活,幼虫及雄虫完全能自由生活。我国危害较大以下二种:

1.大中华鳋

雌鳋身体细长呈圆柱形,长2.2-3.0毫米,略呈乳白色,分头、胸、腹三部。头部略呈三角形。繁殖期间生殖节上挂有一对卵囊。

2.鲢中华鳋

雌鳋与大中华鳋的主要区别在于:虫体较短粗全长1.9-2.7毫米,头部略呈菱形,头胸部之间的假节较不明显,胸节前四节较宽短,第五胸节很小。

雌鳋产出卵囊,经数天或十多天卵孵出无节幼体,在水中能自由生活,经4次脱皮成为第五节幼体,再脱皮1次成为第一桡足幼小体,脱皮4次成为第五桡足幼体,再经1次脱皮成为幼年鳋。虫体在第五桡足幼体时交配,交配后的雄鳋仍可在水中自由生活到死,而雌鳋则侵袭到宿主身上过寄生生活,并且身体长大数倍。

症状

中华鳋以长大的第二触角长期插入鳃丝,造成机械性损伤,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躁不安;同时伤口又为微生物的侵入打开了门户,可导致鳃丝的局部发炎,甚至化脓。鳋在摄食时分泌酶溶解组织,附近微血管亦被破坏,有时使鳃丝末端弯曲变形,使鱼贫血。

2龄以上的草鱼,病鱼在水中跳跃不安,食欲减退或不食,体发黑。严重时或并发其他病,呼吸困难,离群独游,或待留近岸水体中,不久死亡。揭开鳃盖,可见许多带有卵囊的雌鳋挂在肿胀发白的鳃丝末端上,形似白色小蛆。

鲢中华鳋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鲢、鳙等鱼病鱼常在水体表面打转或猛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鱼体多瘦弱死亡。

诊断

肉眼检查病鱼鳃,发现虫体,必要时可用显微镜进行虫体鉴定。

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①用生石灰(氧化钙)带水清塘,以200毫克/升至250毫克/升浓度来杀死幼虫。

②用不同种类的鱼进行隔年轮养。

③不注进有中华鳋幼虫的池水,不放入患中华鳋病的鱼。

(2)药物治疗

①鱼种放养时,用氯化钠(食盐)为3%-5%浓度将鱼种浸浴5-20分钟。

②发病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在全场挂袋。

③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0.5毫克至0.7毫克/升溶液。

④高锰酸钾全池泼洒,4毫克/升至7毫克/升溶液。

(原标题:淡水鱼类中华鳋病怎样预防?)

相关热词搜索:淡水鱼 中华

上一篇垂钓宝典:科学用药防治鱼病
下一篇垂钓宝典:山东聊城东阿黄河鲤鱼人工繁育喜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