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子牙镇寻觅姜太公钓鱼台 村民自称"太公之裔"


2012-02-27 17:57:11  钓鱼人网作者:中国钓鱼人网网友  来源:中国钓鱼人网  评论:0  发表评论

  姜太公,东海上人(今河南许昌市),原名姜尚,单字望,又字子牙,世人尊其为姜太公。《?齐太公世家》对他的简历是这样记述的:“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 《孟子?离娄》也记载了姜太公的经历:“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
  如今的子牙镇和村边的子牙河,从名字就能看出与姜太公有关系。子牙镇处于天津市与河北省交界地带,子牙村又分为东子牙村和西子牙村,东子牙村在天津境内。走进东子牙村,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说出姜太公与子牙村的关系。“姜太公当年就在村西钓鱼,而且还不用鱼钩钓鱼,这村后来被称为子牙村,村前的河被称为子牙河。”68岁的子牙村村民房克金老人说。“据老辈人讲,姜太公在静海一带避难时事事不如意,所以经常来村西的河边钓鱼,钓鱼台在河流中间,高出水面三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水少了它也会随着往下落,发大水时也随着河水往上走,永远保持高于水面三尺。”房大爷说,子牙地区闹大水,百姓都在这个土台子上避难。这样一个近乎神话的故事在子牙村代代相传,已传颂了上千年。
  村西土丘为传说中的钓鱼台
  既然众人相传姜太公在子牙村钓鱼,那钓鱼的具体位置在哪?它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呢?东子牙村村主任翟德军带领记者前往了传说中的钓鱼台。在村西距离新子牙河约1公里处,一座十几米高的土堤拦住去路,爬上土堤,眼前是一条宽50多米的大河,不过河早已干枯,内有被村民盖房取土挖过的痕迹。“这就是古子牙河道,与现在的新子牙河距离1000米左右。”翟主任说。
  下了河堤,沿着一段坑洼的小路前行大约200米,在一片庄稼地里,一座高约三尺,阔几十丈的土丘呈现在眼前。“这就是钓鱼台。”翟主任指了指土丘说。
  据介绍,古老的子牙河原本是南北走向,钓鱼台正好在河中间,三千多年来,子牙河无数次改道,到清朝年间河道移至距离钓鱼台200多米的位置,也就是刚刚看到的干涸的河道,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挖掘出过古船。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根治子牙河水患,重新挖掘河道,才有了如今村东边的新子牙河,而钓鱼台也由子牙河中间到了现在距离河岸一公里处。
  钓鱼台的规模远比想象的要大,土丘的轮廓比较规则,走上土丘,上面散落着上万片残存的青砖瓦砾。“这都不是现在的砖瓦,看上去得有上百年了。”翟主任说。
  钓鱼台上原有
  翟主任介绍,之所以土丘上有数不清的瓦砾,原因是此处原有庙宇,规模最大时曾有81间房屋,乾隆皇帝曾进行扩建。天津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静海县志办公室主任王敬模讲述了这段传说:姜子牙运筹帷幄,辅佐文王,算得上是老来得志,他的才能、智谋被传得出神入化。明朝时为了纪念姜太公,在钓鱼台上修建了庙宇,内有太公钓鱼雕像,清朝康熙年间,曾立有石碑,并刻有《钓台碑记》。据历史记载,乾隆皇帝在下江南的过程中曾多次来过静海,不光如此,为了治理当时水患频发的子牙河,也专程来静海体察民情。乾隆帝得知子牙河边有一座太公庙,马上指派宠臣和珅帮他扩建。当时和珅虽满口答应了,却从此不再提起。万万没想到,乾隆再次来静海时非要看看这座太公庙修得怎么样了。这下可把和大人给吓坏了,他只好让手下连夜赶制了座假的,只修建了底座,房屋用草棚搭建。第二天,河面降下大雾,乾隆在龙舟上非要下船看庙,和珅对乾隆说姜子牙为水中之龙,皇帝为天上之龙 “两龙必有一伤”,于是乾隆帝没有前往太公庙查看究竟,只是隔雾看到河对岸搭起的草棚,误以为是太公庙,英明一世的乾隆被平时宠爱有加的和珅蒙骗过关了。乾隆年间,子牙河改道,原本在子牙河中心的钓鱼台远离河道200多米,加之年久失修,姜太公庙逐渐被废弃。在翟主任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孩童的他经常在土丘上玩耍,那时上面的基座保存得还比较完好,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
  村民自称“太公之裔”
  村民一直以钓鱼台为骄傲,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姜太公在此钓鱼。子牙村内至今有、吕姓村民,北面的尚家村,多姓尚。正好与姜太公的名字“姜尚”吻合,附近村民自称为“太公之裔”。“目前周边几个村姜姓、尚姓、吕姓至少超过千户,是镇里的大户。”翟主任说。不仅如此,在不少村民家的房屋外檐上,会刻有“太公在此”的牌位,这是为何呢?作为土生土长的子牙村人,翟主任说出了他听老辈传下来的故事。据传,当年姜太公封神台宣读封神榜,结果却忘了册封自己。最后太上老君等人就封了他天地人三界督察一类的官职,他可以四处巡视,姜子牙到了天地人三界无论哪里都最大,坐头把交椅。自唐代以来,很多地方大街小巷的要冲位置,都有刻着“姜太公在此,诸神归位”的砖砌于墙壁,用来降服鬼妖。
  专家:只有先后之分无真假之别
  王敬模查阅资料发现,民国《静海县志》说:“邑西子牙镇,相传为姜太公钓鱼处。故河名子牙河,镇名子牙镇。”此外,《大城县志》、《畿辅通志》、《燕山丛录》等史籍中对静海的钓鱼台都有记载。同时《史记》和《》中所说的姜太公居于“海滨”和“东海之滨”,这两地是否包括静海?王敬模表示,静海位于“九河”汇集之区,商周时其东部广大地区还没有成陆,因此当时静海一带正属海滨。《史记》中称渤海为“渤解”,而《辞海》中称渤解是古代东海的一部分。由此可知,商周时的“海滨”和“东海之滨”当包括静海一带。
  考诸各种文献碑记,姜太公钓鱼台在全国已发现多处,除最着名的陕西渭水磻溪外,还有咸阳、新安、历城、吴桥、南皮以及静海县的子牙村、钓台村等处。查看这些钓鱼台的位置,不论是陕西渭水还是天津静海子牙村,均在子牙河沿岸,基本都分布在商周时诸侯较集中的黄河故道两侧,并形成了一条东起静海,西至磻溪,蜿蜒千余公里的弧线。这和《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载的“(姜太公)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周西伯”恰好呼应。
  关于磻溪和静海等地的钓鱼台是否矛盾的问题,王敬模认为《钓台碑记》的答复较为合情入理:“厥后,蜚熊入梦,遇文王于渭水之滨,则就养后发迹。故兴周其后,而渭水实先之;渭水其后也,而东海之滨(即静海的钓鱼台)实先之。”根据这个说法,可以认为磻溪的钓鱼台和静海的钓鱼台只有后先之分,而无真假之别。
(原标题:静海子牙镇寻觅姜太公钓鱼台 村民自称"太公之裔")

相关热词搜索:静海 子牙 寻觅 太公 钓鱼台

上一篇垂钓宝典:“恐怖”黑鱼入侵北美,中国胃拯救美国人?
下一篇垂钓宝典:钓友们 洪雅县黄湾村钓鱼郊游免费啦